血管内皮损伤在大动脉炎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在大动脉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大动脉炎患者60例,其中活动期40例,非活动期20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大动脉炎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及数量.结果:大动脉炎活动期患者血浆ET-1和CEC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非活动期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的损害,ET-1和CEC水平及数量可作为评价大动脉炎活动的临床指标.
大动脉炎 血管内皮损伤 发病机制 评价指标
刘冼宜 初洁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15008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