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洗为主分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文章介绍了本院运用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满意疗效,阐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就治疗方法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和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或浅静脉扩张等局部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其与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三大因素有关;而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股肿”范畴,久坐不动则伤气,产后、外伤多重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气为血帅”,气虚则鼓动无力,无以推动血运,终致气滞血瘀,阻塞经络,营血回流障碍,水津外溢而为湿,湿邪郁而化热,湿热注于下而出现以上“股肿”诸证。该病主要病机为气血凝滞、脉络阻塞。毛冬青、金银花、泽兰、丹皮清热利湿、消肿;三棱、莪术、地龙破血逐瘀、通络止痛;用黄芪以扶正益气,利水消肿。在中药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用患肢股动脉给药,可使溶栓药物直接到达血栓处,增加了局部的血药浓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溶栓作用;而低分子肝素钙及中药旨在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加快血栓的溶解,同时还可预防血栓的再次形成。通过以上综合治疗,即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原焕勇 郑学梅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