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块形态学特点的CT研究

目的:探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发生率及其形态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利用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系统)分析CT图像上的后外侧平台骨块骨折线的轴向角度、受累面积、矢状位角度、骨折块高度及移位程度等形态学参数.结果:在264例胫骨平台骨折中,共检测到39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其发生率为14.8%.后外侧髁骨块平均移位10.5mm(4~19mm),后外侧髁骨折线轴向角度为22°(62°~-43°),后外侧骨块的高度为28mm (18~42mm),后外侧髁骨块的矢状位角度为76°(58°~97°),受累的后外侧骨块面积占整个胫骨平台面积的比例为14.1%(8%32%).结论: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线偏于冠状位、骨块所累及的关节面面积较小、骨折线的矢状位角度较大.明确上述特点,能够为该类型骨折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胫骨平台骨折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分析 临床观察
高翔 潘志军 郑强 李杭 冯刚 李建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09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439-446
2013-1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