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磁場感應
蜜蜂外出采集食物及水,需仰赖发达的导航系统,除了藉由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外,当太阳被云层遮蔽时亦可利用天空中的太阳偏极光与附近地标(landmark)找到蜂巢位置.相较于上述较清楚被研究的导航机制外,近期学者发现磁场亦为蜜蜂导航的依据之一.过去研究已证实蜜蜂不论在静止或在飞行的状态下皆具有感应磁场的能力,其感应的能力目前最低可侦测到仅26 nT(nano tesla)的磁场改变,且蜜蜂是透过腹部脂肪体内的铁颗粒当作磁感受器.然而,直至目前为止,对于蜜蜂的磁感受性所知有限.近来,蜜蜂微粒子虫病的感染造成蜂业损失甚巨,亦被视为造成蜂群衰竭失调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简称CCD)的可能原因之一;而微粒子虫病会造成蜜蜂肠道及脂肪体细胞崩解死亡,恰与蜜蜂磁感受器的位置相关,故推测磁导航机制被破坏可能引起蜂群丧失飞行定位的能力.为进一步探讨蜜蜂磁感受机制,以不同日龄的蜜蜂为研究对象,透过古典制约的方式以磁场刺激制约口吻延伸反应(probosis extension reflex,简称PER),观察蜜蜂磁感受力的差异.结果发现外勤蜂相对于内勤蜂有较好的磁感受能力,且铁颗粒沉积的多寡与蜜蜂感磁能力具有正相关性.藉由了解内勤蜂与外勤蜂感磁能力的差异,将有助于解开蜜蜂铁颗粒沉积在生理生态上可能扮演的角色.
蜜蜂 磁场感应 铁颗粒沉积 生理生态学
張又文 楊恩誠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国内会议
第十届海峡两岸蜜蜂与蜂产品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蜂产业高峰论坛
扬州
中文
413-416
2013-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