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郯庐断裂带中段重力场变化及地震活动特征

基于郯庐断裂带中段区域网的地震资料及山东、辽宁区域的重力资料,研究了近期该区内主要小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应力场及重力场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域小震活动主要集中于5~10 km深度,分布于近NW和NWW的断裂上,而NNE向的郯庐断裂带鲜有小震发生,最大主压应力轴优势方位为80°左右,主要为NE、NEE或近EW向,与郯庐断裂走向近乎垂直,在这种挤压应力场的作用下,会增强NNE断层两侧的应变积累,不易使其产生错动,但有利于NW向和NWW向断层的活动.(2)小震活动主要分布于重力O等值线附近,断裂带两侧的密度差异容易诱发地震.(3)重力场的变化与Pn波速度结构比较吻合,负重力变化区域与Pn波低速异常区有一定的关系,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对壳内温度升高、物质膨胀、密度发生变化的反映.

地震活动 重力场 数值分析 郯庐断裂带中段

吕子强 郑建常 刘希强 韩海华 陆汉鹏 佟瑞清

山东省地震局,济南250013

国内会议

2013年环渤海、泛珠三角洲地球物理论坛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交流研讨会

济南

中文

2838-2844

2013-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