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浅地层剖面探测的近代黄河尾闾流路变迁研究初探
黄河尾闾流路具有变迁频繁的特点,1855年以来黄河尾闾小规模的改道50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10余次,平均约10年就改道一次.依据浅部地层剖面的结构及形态特征,以及河流相砂的沉积特征,对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两千余公里的浅部地层剖面探测数据资料进行以埋藏古河道为主的灾害地质类型的解译辨识,初步建立黄河尾闾流路变迁过程图.结果表明基于浅地层剖面探测的黄河尾闾流路变迁研究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与前人有关的黄河尾闾流路变迁研究结果较吻合,基本反映了近代黄河尾闾流路的变迁过程,研究从浅地层剖面探测探讨近代黄河尾闾流路的变化过程,不仅丰富了古河道理论研究,同时对于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过程,尤其是近代黄河尾闾流路变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尾闾 构造演化 数据处理
李平 李培英 杜军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00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国内会议
2013年环渤海、泛珠三角洲地球物理论坛暨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交流研讨会
济南
中文
3293-3298
2013-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