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产权的理论与现实
从法学角度而言,劳动力既具有“属物性”,又具有“属人性”.因此,法律法规应当界定劳动力产权,以实现劳动力属物性的“对世权”;同时,劳动力的属人性,要求实行劳动力产权界定的合同自由原则,以实现劳动力属人性的“对人权”.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而言,由于企业合约是不完全合约,因此法律法规不可能也不应当完全界定劳动力产权.由法律法规界定的劳动力产权的实际效果受到国家维护产权的能力和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力产权存在法律法规赋予劳动力的产权欠缺、立法和司法质量不高、劳资双方产权博弈的力量不均衡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增进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者消费能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消费基础.
劳动力产权 法律法规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程承坪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52-57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