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居住系外行星与系外生命的探测
有无地外生命存在一直是人类最关心的科学问题之一.尽管人们已经花费了数十年开展行星探测,仍然很遗憾地没有在太阳系内发现地外生命.自从第一颗系外行星发现以来的近20年中,人们已经发现了超过850颗系外行星和超过2000颗候选系外行星.每年所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呈加速上升趋势,系外行星的观测和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天文学和行星科学界发展最快的主流.虽然目前还没有确认探测到可居住行星,但是系外行星的普遍存在性和多样性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通过系外行星的研究已经知道太阳系行星的特征并不能代表全部的系外行星,有必要结合地学、太阳系行星科学和天文学的研究以研究行星系统科学.同时作为新兴研究方向,系外行星研究为中国行星科学追赶国际前沿水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与挑战.可居住行星是液态水可以长期稳定存在于表面的类地行星。类地行星是指质量小于约10个地球质量的行星,超过这一质量范围的行星是气态的,没有可供地球生命发生、发展的固态表面。液态水在行星表面的稳定存在这一条件限制了行星距离其恒星不能过远也不能过近(即液态水可居住区)。在未来一、二十年里,邻近太阳的可居住行星是唯一可以通过观测大气成分发现系外生命的地方;而要想观测到系外生命,首先需要知道非生命过程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大气成分。在这个报告里,将通过大气光化学模式计算在不同类型的恒星的可居住区中的无生命类地行星的大气成分,重点在于通过二氧化碳光解过程产生的氧气和臭氧的含量。
系外行星 生命探测 可居住性 大气光化学模式
田丰
清华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与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度学术研讨会
贵阳
中文
43-43
2013-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