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沉船出水铜钱的腐蚀研究

以”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铜钱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金相显微镜、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等对其表面凝结物和腐蚀产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腐蚀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铜钱属铅锡青铜,铜含量在94%左右.腐蚀产物主要有Cu2(OH);Cl、Cu2O、Cu(OH)2、Cu(OH)Cl、Cu(SO4)2等.铜钱表面凝结物富集,基体变薄,Pb元素不均匀分散其中.腐蚀产物中Sn含量较高,部分Cu元素已经腐蚀,并从基体转移到了外围腐蚀产物和凝结物.本研究丰富了我国海洋出水铜器科学认知和保护方面成果.
文物保护 出水铜钱 腐蚀产物 化学成分
田兴玲 李乃胜 张治国 杨恒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29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366-369
2012-09-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