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培养符合医学发展要求的医务工作者的必然趋势。针对中国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状.部分医学院校提出了一些建议。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提出的“以学生、项目和教师为基础”的“三基础分类体系”是管理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活动较为符合实际的方案.能促进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体系化和个性化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新乡医学院提出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改革教材内容及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及培养学生科研态度、营造科研气氛及推进第二课堂。部分医学院校提出采取激励机制.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对获得重大奖项或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生,参照教师奖励标准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在毕业留校或考取研究生时给予优先考虑。广东医学院为鼓励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设立了广东医学院篮子钢奖学金.学校打算要逐步把评选范围扩大到本科生。安徽医科大学采用的项目立项制与指导教师课题学生参与制的模式也是符合医学院校实际的、可行的促进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法。 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应对建议。如:加强科研领导、成立科研组织、形成科研制度化、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明确以科研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具有分类指导特色的全程导师制、优化课程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改革评价机制等。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将是长期探索的课题.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会没有模式,各医学院校将在互相交流总结基础上.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为培养符合医学发展要求、具备高素质能力的医学生提供孟要保障。

高等医学院 本科学生 科研能力 培养模式

张蔚 丁瑞 孙业桓 胡志 张秀军 卜娟娟

安徽医科大学教务处,安徽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国内会议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太原

中文

83-85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