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特点探析
本研究选取了近三十多年间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学术论文,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加以分析,探讨其辨证用药特点,论证了现有的共识,提供临床辨治干燥综合征的规范化治疗原则.目前认定的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包括有阴亏津涸、脾虚失健、燥毒内蕴、瘀血阻络等。以上对高频药物的归类分析结果表明,其频次特点基本涵盖了目前对SS所认识的主要病因病机。而对用药类别总频次的归纳统计发现,高频次药类所体现的治疗原则,与高频中药的归类分布是相一致的。从此可看出,无论是从常用药物,还是药物类型的选用,其所反映的对疾病主要病机的看法,是相吻合的。 具体到各类别的药物使用频次,可以直观地看出,滋阴养血类中药的使用频次(616次)远高于排于其后的清热凉血药(266次)。进一步分析可见,滋阴养血药不仅频次高于它类,所用药味也最多(20味),盖因禀赋不足、阴虚津亏为发病本因,而阴虚津涸根于肝肾精血不足,《类证治裁》有云:“燥有外因、内因……因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指出精血阴液亏损则内燥生。燥之为患,迁延日久,三焦为之壅遏,气机乖戾,《通俗伤寒论》曰:“先伤肺经,次伤胃液,终伤肝血肾阴”,以致阴液敷布失司,五脏六腑皆受其害。“燥者濡之”,故证有肺胃、肝肾阴伤之别,药亦分甘寒养阴、生津润燥和咸寒补肾、养血填精,因而滋阴养血类药物自然为多。
干燥综合征 中医辩证 中药治疗 文献研究
黄绥心 何淼泉 吴启富 范永升 王新昌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310053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510515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310005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292-295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