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痹病证治规律研究与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之范畴,因其关节肿痛剧烈,不得屈伸,又称之为“历节”或“白虎历节”,病程多长,正气日伤,寒湿乘虚侵犯,痹阻气机,骨节不利。正如《金医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所言:“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主之。”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阳化气,阴成形”,《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说,今是证阳气己亏,阴寒湿邪内盛,阳不化气,阴盛日久而成骨节痹阻肿胀变形,其病理与之相符,阳虚则筋骨失养,不能柔和,致骨节疼痛不能屈伸,患者骨节痛处红肿发热,应属“热在皮肤,寒在骨傲”,故用西药抗生素及中药清热养阴却徒伤阳气,与证不符而未效。是证以甘草附子汤温阳通经,散寒除湿治之,是守《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于气”之训,从温补脾肾阳气入手,而予甘草附子汤加减治之,二诊再加党参,重在加强益气之功,艾灸温敷等外治可直达病所,增其温通之力而止痛,故诸药内外治相合,患者阳气得温、经络之气畅通,寒散湿除,使数载病疾得解。
痹证 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 临床应用
章浩军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 364000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357-361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