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淤阻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10年6月,对113例(男65例,女48例;年龄8~64岁,平均42.6岁)寰枢椎脱位患者按TOI分型分为T1、T2、O、I4组,并给予外科治疗,主要包括牵引、手术复位融合固定.分别对比各组治疗前后寰椎平面SAC(脊髓有效空间)、督脉经络淤阻症候积分、JOA评分、ND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结果:T1、T2、O、I组患者寰椎平面SAC术前分别为13.34±3.21mm、10.43±2.42mm、7.89±3.14mm、1O.50±0.71mm,末次随访分别为16.02±1.42mm、15.34±1.87mm、14.49±1.58mm、12.50±0.71mm;督脉经络淤阻症候积分术前分别为8.37±1.87、6.87±1.35、5.17±1.13、7.5±0.71,末次随访分别为10.59±0.94、10.25±1.01、8.41±1.31、9.0±O;JOA、N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结果显示采用TOI外科分型治疗寰枢椎脱位,在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也有效的缓解督脉经络淤阻的症状,表明外科治疗与疏通督脉有密切相关性。

寰枢椎脱位 外科治疗 疏通督脉淤阻 相关性分析

谭明生 李显 王文军 张恩忠 移平 杨峰 唐向盛 陶睿锋

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脊柱上颈椎病中心 421001,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264400,山东省文登市,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外科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61-65

2013-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