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3点分离定位法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用3点分离保护椎动脉、硬膜和寰枢间静脉丛,据寰椎后弓最狭窄的3点定位导向,用磨钻准备椎弓根通道,植入椎弓根钉固定寰椎,探讨这种置钉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36例上颈椎疾病:男17例,女19例;年龄19~62岁.平均42.3岁,新鲜齿状突骨折19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分型:Ⅱ型15例,Ⅲ型4例.陈旧寰枢关节脱位11例,其中陈旧齿状突骨折9例,寰椎骨折4例,寰椎横韧带断裂2例.均枕颈部疼痛等症状,31例有高位颈脊髓受压表现.术前CT应用PACS/RIS测量寰椎两侧后弓椎动脉沟底下骨质高度.结果:共置钉72枚。手术时间100~300min,平均147.3min;出血量50~810m1,平均382.5m1.术后CT显示其中有4枚寰枢椎弓根螺钉螺纹略穿破寰椎椎弓根上壁,3枚略突破下壁,3枚突破内侧壁,余位置好,未发现与螺钉相关的椎动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定期随访24-52个月,平均37.7个月。术后CT评估螺钉位置良好。结论:1、分离保护寰枢间静脉丛、硬膜、椎动脉等结构,避免出血和其它损伤,置钉的安全。2、按3点骨壁定位置,球磨钻紧贴内侧皮质骨壁准备钉道,可以准确控制钉道方向,避免螺钉进入横突孔。3寰椎后弓高度小于4.Omm,不是限制置钉,活体的骨组织有相当的粘弹性和膨胀性,可能容纳大于其实际大小的螺钉,钉一道局部小缺损不影响固定效果;4、在内侧骨壁的皮质骨内制备钉道,使螺纹与较多的皮质骨咬合,会提高固定强度。

3点分离定位法 寰椎椎弓根置钉技术 临床疗效

王欢 金国鑫 李雷 崔少千 段景柱 王长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外科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31-138

2013-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