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关节不稳定及脱位的分类
寰枢椎是中轴骨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是连接颅骨和颈椎的独特的活动单元.近年来寰齿前间隙和寰齿后间隙被更多的应用于评估寰枢椎不稳和脊髓可用空间。关节和韧带结构的异常可导致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发生,而原因可有创伤,退变,畸形,感染等因素。其相应的治疗也较为复杂。本文根据治疗经验,结合影像学表现将寰枢椎不稳分为四类,对于寰枢椎不稳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正常脊柱序列,解除压迫,并尽可能的保留更多的活动度。如对新鲜的骨折,尤其是II型齿突骨折的治疗,优先选择前路螺钉来重建寰枢椎功能。对寰枢椎不稳的治疗需要考虑几个因素:1,是否为可复性;2,椎管侵占的部位(腹侧,背侧);3,损伤的原因;4,损伤位置的发育潜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寰枢椎固定的器械也从最早的单纯钢丝固定,发展到现在的magerl钉,侧块螺钉,椎弓根钉,椎板钉,钉板和钉棒固定等多种技术。每种技术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术者的经验选择适合的固定技术才是正确选择。
寰枢椎关节不稳定 脱位现象 分类标准
田伟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7-151
2013-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