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俯冲碰撞带低Nb/Ta角闪岩:对大陆地壳成因的启示

本文重点关注了桐柏地区低温变质带中的大阜山角闪岩相变质辉长岩中的HFSE,试图弄清俯冲板片在榴辉岩化之前的地球化学变化,从而描绘出俯冲变质过程中HFSE更为完整的活动轨迹,继而为大陆地壳的成因问题提供新的启示。获得最重要的信息包括:在板块俯冲过程导致的长期的水-岩反应可以造成Nb和Ta明显分异;俯冲脱水过程存在两类流体,一类高HFSE低Nb/Ta,另一类反之,前者来自于BAT过程,后者来自AET过程。遭受两种流体交代的区域最终会显示叠加的效果;在俯冲带会存在非常低Nb/Ta的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于俯冲板块内部含水区、流体通道附近或地幔楔,是低Nb/Ta流体经水-岩反应输送的结果。

铌角闪岩 钽角闪岩 俯冲碰撞带 大陆地壳 地球化学

丁兴 孙卫东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

成都

中文

68-70

2013-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