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所有城市面临的最重大威胁之一.在居民碳排放将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碳排放重要组成的背景下,建设低碳社区,识别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对我国低碳发展和城市低碳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北京市14个不同空间形态类型的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入户问卷调查,基于GIS操作和SPSS计算,分析比较得出不同空间形态类型社区的碳排放分布特征,找出影响居民碳排放的空间形态因素并做定量分析,并进一步控制社区经济社会属性,探索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从城中村式,到传统胡同式、邻里单位式、普通商品房式、封闭街区式,各类型社区的居民碳排放量依次升高;2)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碳排放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社区空间形态,但社区空间形态对居民碳排放也是有显著影响的,且影响因素按照强弱依次为:社区密度、社区可达性、社区多样性;社区密度和社区可达性对居民建筑碳排放的影响更显著,而社区多样性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更显著.基于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本文最后从社区规划的角度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社区规划 空间形态 碳排放量 定量分析
秦波 田卉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11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