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析中国半城镇化地区发展的困境

中国半城镇化地区的形成与发展是全球化与地方化两种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以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引出半城镇化现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对比与分析,揭示中西方半城镇化理论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浅析中国半城镇化地区的发展特征与困境.中国己迈入“城市时代”,半城镇化地区的形成与发展是全球化与地方化两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勾画的美好愿景:从“十二五”开始,用20年时间解决中国的“半城镇化”问题,使我国城镇化率在2030年达到65%。这意味着,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到2030年基本解决已经在城镇和未来进城的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市民化问题,使他们享有与城镇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然而,从土地和空间上来讲,中国的半城镇化问题远远不是靠农民工的市民化就能解决的。面对困境,加强对城乡统筹的研究与规划,优化半城镇化地区人口、产业、土地利用结构,会对半城镇化地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城镇化建设 空间格局 土地利用 战略规划

朱轶佳

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青岛

中文

1-8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