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盆地川中震旦系沥青再研究及新认识

沥青按成因可分为两类:后生-储层沥青和原生-同层沥青,前者由原油裂解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储层中,沥青产状与岩性存在较大差别,可用于识别油气藏成藏期和成藏过程;后者形成于烃源岩成熟过程中,是未运移出的重质馏分逐渐转变而来,作用则在于判识烃源岩的有效性.多年勘探揭示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下古生界地层中存在大量沥青.目前认为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主要分布后生-储层沥青,来自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质烃源岩生烃裂解.通过大量采自高石梯-磨溪及烕远-资阳地区的样品观察发现,震旦系灯影组中亦存在原生-同层沥青.本文以灯影组同层沥青为线索,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沥青进行深入研究,验证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烃源岩有效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中发现的原生-同层沥青,是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最直观证据。沥青生物标志物特征指示其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且母源以蓝绿藻为主。微量元素等无机地化指标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表明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具有高有机质生产力,有机质类型腐泥型,且沉积于还原环境,能够形成有效生油岩。

油气地质 川中震旦系沥青 碳酸盐烃源岩 沉积环境 四川盆地

刘丹 谢增业 李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廊坊 065007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珠海

中文

51-52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