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中的中性氮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基于ESI-FT-ICR MS技术的研究
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包括中性氮化合物(如吡咯、咔唑和吲哚)和碱性氮化合物(如吡啶和喹 啉衍生物)两类.含氮化合物在炼油过程中常常会带来很多问题,诸如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和增加储油过程中燃料的不稳定性.在利用阴离子模式电喷雾-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FT-ICR MS)研究辽河油砂和Athabasca油砂中的极性化合物时,发现中性氮化合物的分布在不同区块具有相似性并且其缩合度(DBE)具有特征性.这些中性氮化合 物主要由吡咯环和若干个芳环及其支链部分组成,并且其分布情况受不同程度生物降解的影响而有所不同.通过分析N1,N101和N102类化合物的DBE-碳数分布散点图,结合咔唑类化合物几种常见的生物降解途径,讨论了原油中的中性氮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认为这三种含氮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在油藏中应该都是存在的,但两个油藏中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的降解途径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
原油 中性氮化合物 生物降解 阴离子模式电喷雾 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潘银华 廖玉宏 史权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0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246-247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