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渤海海域歧口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歧口凹陷位于中国国渤海西部海域,包括中国海油探区及中国石油大港探区.东面为沙垒田凸起,西面为沧县隆起,南面为埕宁隆起,北面为燕山褶皱带前缘;以汉沽断层为界,东北面与南堡凹陷相邻.可划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即歧口主凹、歧南次凹和歧北次凹.其中,海油探区面积为1892km2o歧口凹陷经历了以构造沉降为主的早期裂陷(始新世一渐新世)和以热沉降为主的晚期拗陷(中新世以后)两个阶段,主要发育沙三段(Es3)、沙一段(Es1)和东三段(Ed3)三套古近系湖相烃源岩.歧口凹陷原油密度介于0.8222~0.9488g/cm3,粘度介于2.76~318.4mPa·s,含硫量介于0.04~0.47 %,含蜡量为2.15~49.23%,胶质含量为2.32~43.55%,具有高密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量、高胶质含量的特征。渤海湾盆地东营组、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各具不同的生标组合特征。沙一段烃源岩伽马蜡烷丰度高;东营组和沙三段烃源岩伽马蜡烷丰度低,但东营组三芳甾烷/三芳甲藻甾烷比值高,C24四环萜/C26三环萜烷比值高,沙三段烃源岩4-甲基出烷丰度较高。歧口凹陷原油的油源具有南北分区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北部以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为主,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为辅的混源油;南部则以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为主,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为辅的混源油。

原油勘探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分析 歧口凹陷

杨永才 李友川 吴克强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珠海

中文

303-304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