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须家河组煤系气源灶抬升背景下供气潜力评价与气体成因分析

为了更深入认识抬升背景下煤系释放气的机理,对四川盆地煤及煤系泥岩在抬升过程中释放气体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表明煤系泥岩降温减压释放气模拟实验基本符合Langmuir与Freundich吸附模型,即单层吸附模型,而煤在降温减压释放气模拟实验在有机碳含量低的情况下(TOC<60%)基本符合Freundich吸附模型,即单层吸附模型;在有机碳含量高的情况下(TOC>60%)时,释放气远大于吸附气量,即在除了吸附气以外,还有大量的游离气存在.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吸附气部分采用Langmuir或Freundich吸附模型,而游离气部分采用改进的Lee-Kesler方程来描述(以理想状态下的CH4为主)。基于此,建立了煤及煤系泥岩在抬升过程中释放气体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实验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地温梯度为2.5和3.5C/1km,岩石密度为2.04及2.24g/cm3情况下,煤从5OOOM抬升到2100M(对应古静岩压力从112MPa到45MPa,这与实验条件是一致的)时释放气体所占总生气量的比例,约为19-41%。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由于评价涉及到埋深与抬升两个过程,因此在评价还必须考虑埋深时煤生气的动力学过程。因此综合前期建立的气源灶的评价方法,综合建立了煤在深埋及抬升过程气体释放评价方法流程。为了准确评价煤在埋深时的产气率,选择四川须家河组煤进行了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为进一步进行气源灶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煤系气源灶 供气潜力 成藏机理 抬升背景 吸附模型 动力学特征 四川盆地

王云鹏 赵长毅 李岩 廖玲玲 卢家烂 邹艳荣 刘金钟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中国地质调査局西安地质调査中心,陕西西安 710054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珠海

中文

383-384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