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油气成藏期次

Bongor盆地面积约1.8×104km2,受中非剪切带影响发育起来的中一新生代陆内强反转裂谷盆地。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构造反转,尤其是”桑顿期挤压事件”导致该盆地独特的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北部斜坡带,勘探主力目的层为早白垩的P,M,K和R组砂岩,目前勘探层系逐渐由上成藏组合(R和K组)转向下成藏组合(M和P组),并且在潜山获得规模油气发现,预示着Bongor盆地油气巨大的勘探前景.勘探实践表明,上成藏组合埋藏深度浅,普遍小于900m,因而大部分遭受了后期的破坏;上成藏组合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油气成藏受控因素多,油气藏类型多样。 前人的研究表明盆地圈闭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为白垩纪末强烈构造反转期,此后在古近纪末发生了弱的反转,由此形成各种与反转构造相适应的反转背斜圈闭以及断块圈闭等。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法原理,研究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上限应该为晚白垩世末期。结合地层演化史:首先,盆地斜坡带在早白至世的Aptian阶沉积时期进入生烃门限,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进入生烃高峰期,该阶段也是油气大量充注、油藏大规模聚集成藏的时期。而发生在古近纪末的构造反转,导致油气藏受到改造,并对上组合油藏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次,构造反转带来的地层大幅抬升导致部分地层遭受剥蚀的同时,延长了主力烃源岩生-排烃过程。

油气储层 成藏期次 地层演化史 构造运动 Bongor盆地

胡瑛 肖坤叶 余朝华 肖高杰 孟凡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北京 100083 中国石油大学,山东 266555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珠海

中文

412-413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