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重构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某构造带油气充注史与油藏变迁史

惠州地区某构造带在古近系文昌组岩性圈闭获得潜在商业油气发现,属于自生自储。该构造文昌组砂体较致密,储层物性差,横向非均质性强,具“低孔渗”的特点,油、水、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目前对该构造致密砂岩岩性油气藏的认识程度较低,对其充注历史、成藏期次、古油藏特征等都较模糊。本次研究通过对该构造带的油源对比、成藏史研究以及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古油藏及油藏变迁史的研究,明确了其油源特征、油气充注历史与时限,对古油藏、残余油藏有了较新的认识: 1)、该构造带文昌组原油与周边地区其它井原油同属中深湖相烃源岩贡献,但生烃洼陷有所不同,为紧邻该构造带的小洼陷文昌组烃源岩生成,属于自生自储,该洼陷文昌组在沉积时有丰富的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 2)、对该构造带文昌组包裹体研究发现存在两期油气包裹体,说明有两期油气充注。结合单井埋藏史研究认为大规模油气充注发生在1OMa以后。 3)、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分析发现该构造带1井文昌组QGF Index值基本大于4,但Delta Lam变化不明显,认为该井存在古油藏,且古油藏区基本与现今油藏区重合,从QGF Spectra上看,有明显的薄水层存在,但是无明显古油水界面;QGF-E值基本大于20pc,说明残余油藏比较明显,个别样品QGF-E值小于20pc,且QGF-E Spectra低平,表现为水层特征。 4)、该构造古油藏与现今油藏特征相似,油、水、干层共存,无统一油水界面,推测其文昌组古油藏在形成时其储层砂体已经较致密。

致密砂岩 油气充注 油藏变迁 定量颗粒荧光技术

施洋 朱俊章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40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珠海

中文

445-446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