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凹陷沙(一)下段白云岩致密油勘探层特征
歧口凹陷沙一下段为古近系湖盆最大扩张期的沉积产物,凹陷西南边缘隆起(港西隆起、孔店隆起、埕宁隆起)程度较小、坡度较缓,形成宽缓湖湾沉积格架;该段沉积陆源碎屑匮乏,水体环境较浅,为深湖-半深湖相沉积.故而在这种宽缓古湖湾背景的控制下沙一下段碳酸盐大面积发育.沙一下段总体的分布特征是自NE到SW方向(岐北高斜坡)逐渐变薄,主体埋深在2300-3600m.目前沙一下段的白云岩层段为大港探区的重要勘探有利区,根据当前的研究主要将沙一下段分为三个主要的油层组:滨I油组、板4油组和板2+3油组. 研究发现储层的孔隙度与白云岩的含量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这说明储层中储集空间的主要贡献者是白云岩,白云岩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指数关系,当白云岩含量>40%,孔隙度的增加最为明显。白云岩的含量不仅与孔隙度有关,与产量也有关系,对于高产油层白云岩厚度与油产量也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这也是储集空间增加的缘故。通过实测数据的比较,沙一下白云岩储层的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这可能与白云岩中孔隙的连通性较差有关;研究中还发现渗透率>1O×10-3μm2的白云岩岩储层,与孔隙度的变化基本上没有关系,这可能说明具有较高渗透率的储层,可能是裂缝在起主要作用,而孔隙度的影响则较小。从歧口凹陷白云岩致密油勘探层3个油组的孔渗分布来看,滨Ⅰ的孔渗条件相对较好,而板2+3的孔渗条件相对较差。
白云岩 致密油 地质特征 油气勘探 歧口凹陷沙
魏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580-582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