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吐哈盆地气源岩在热演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红外光谱与13C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本文对吐哈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的煤与碳质泥岩干酪根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进行热解实验,利用红外光谱与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热模拟温度下干酪根结构的特征与变化。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得到干酪根有机官能团(包括烷基、芳基及含氧官能团)的强度随热解温度的变化特征。而干酪根的13C核磁共振研究是利用质子自旋磁场与外磁场相互作用的原理,当两种磁场的频率相同时,质子就吸收电磁波能量,产生共振。利用13C核磁共振分析,能更精确地区分出烷基(甲基、亚甲基、次甲基)与含氧官能团(羧基、羰基等)的位置与变化。

煤系气源岩 热演化 结构特征 红外光谱 13碳核磁共振波谱

郭隽虹 邹艳荣 颜永何 屈振亚 王晓锋 蔡玉兰 彭平安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兰州油气中心,兰州 620100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珠海

中文

708-709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