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型岩溶热储开发利用

岩溶在中国分布广泛,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约为91万平方公里(李大通,1983).控制古岩溶发育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是构造,构造背景是岩溶发育的基础,而构造格局控制了岩溶分区,断裂和裂缝是地下热水运动的主要通道.岩溶储层作为地热资源储层的潜力巨大,中国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各大沉积盆地内(康玉柱,2008),其中,处于较高热流值背景下的几大主要区域有:华北平原、鄂尔多斯盆地、苏北盆地、江汉盆地、楚雄盆地、兰坪思茅盆地、昂拉仁错盆地和羌塘盆地. 大型岩溶热储是中国中低温地热利用的主力储层,也是最具潜力的储层,隐伏岩溶与地热背景的巧妙匹配是形成大型地热田的重要模式。以华北、扬子和塔里木等克拉通为基底发育起来的许多盆地都有发育深部岩溶热储的条件。其中,以渤海湾盆地条件最为优越,代表性的大型岩溶热储有渤海湾盆地北部岩溶热储天津地热田、河北牛驼镇地热田、苏北盆地建湖隆起上的地热田资源潜力巨大,达80亿吨标准煤。 大型岩溶热储自身的不均一性很强,但是,人工改造相对容易,因此,岩溶储层也具备建设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条件,而且可能是非常有利的储层之一。

地热学 岩溶地质 热储开发 资源利用

庞忠和 孔彦龙 罗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环境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

郑州

中文

14-15

2013-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