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山哈拉达拉辉长岩的Fe-Ti富集机制及其构造意义
位于西天山伊犁板块腹地的特克斯哈拉达拉辉长岩体是西南天山出露规模最大的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杂岩体.哈拉达拉辉长岩体的主量元素成分变化很大(Mg#=0.48~0.73),橄榄辉长岩主要受橄榄石和斜长石的结晶分异/堆晶作用影响,而辉长岩的成分变化主要受控于斜长石和Fe-Ti氧化物的堆晶作用.哈拉达拉辉长岩中的橄榄石具有较低的Fo值(64~75%),斜长石主要为中-拉长石,单斜辉石相对低Mg#(0.66~0.87),属于次透辉石或普通辉石,总体上显示出较高的岩浆演化程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哈拉达拉辉长岩体具有相对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蛛网图及其稀土元素配分图均显示出相对平坦的样式,Nb-Ta负异常相对较弱,无明显的Ti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不富集,岩石相对低钾,表明其地幔源区的熔融程度较高,不可能形成于纯粹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少挥发份组分和岩石圈相对厚的构造环境表明,减压和固相线温度降低均不是哈拉达拉辉长岩的地幔源区发生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因素,而很可能存在异常热(如地幔柱活动)促使这一过程的发生。另外,哈拉达拉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306Ma)相对略早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早期岩浆高峰期(~290Ma),很可能代表了塔里木地幔柱在天山造山带这一构造薄弱带的早期岩浆活动。
岩石学 辉长岩 Fe-Ti富集机制 地质构造 西天山哈拉达拉
贺鹏丽 黄小龙 李洪颜 李洁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09-209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