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块早白垩世末玄武岩、埃达克岩、S型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学成因探讨

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块早白垩世末广泛发育岩浆活动,其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学成因对理解区内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佳木斯地块西北部的松木河组玄武岩和乌拉嘎金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进展。SHRIMP U-Pb定年显示,两类花岗斑岩均形成于104±1Ma,角闪花岗斑岩SiO2=~70%,Al2O3=~16.2%,K2O=~4.5,Na2O =~3.4%,CaO=~1.5%,ASI=~1.21,Mg#=54,Sr、LREE、Rb、K、Pb富集,HREE、HFSE、Y、P和Ti亏损,无Eu负异常,εNd(t)=+0.72-+0.85,(87Sr/86Sr)I=0.7054,锆石εHf(t)=7.2-12.1,δ18O=~8.0‰,属于埃达克岩;花岗斑岩SiO2=~73%,Al2O3=~16.6%,K2O=~4.5,Na2O=~2.6%,CaO=~0.4%,ASI=~1.67,Mg#=42,LREE、Rb、K、Pb富集,HREE、HFSE、Y、P和 Ti亏损,Eu有轻微的负异常εNd(t)=+0.66-+0.79,(87Sr/86Sr)I=0.7059,锆石εHf(t)=6.3-9.4,δ18O=~8.0‰,属于S型花岗岩。在古老造山作用改变了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在构造伸展减薄、陆相沉积盆地发育的背景中,在软流圈上涌、玄武质岩浆底侵的作用下,减薄的地壳下部发生部分熔融,也能够形成埃达克质的岩浆并侵位至近地表。这一类埃达克岩和 S型花岗岩伴生,分别来自于沉积型地壳中高钙和高铝的原岩的部分熔融。它们还与软流圈地幔来源的玄武岩伴生,后者提供了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热源。板内浅层侵入的埃达克岩不是地壳加厚的指示标志,作为粘度较高的中酸性岩,能够从下地壳产生而侵位到地壳浅部,代表了区域强烈的构造伸展。

岩石学 玄武岩 埃达克岩 S型花岗斑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形成机制

孙明道 陈汉林 Simon A.Wilde 徐义刚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系,杭州 310027;Department of Applied Geology,Curtin Un 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系,杭州 310027 Department of Applied Geology,Curtin University,Western Australia,6845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广州

中文

328-330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