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块早白垩世末双峰式复合岩墙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中国东北佳木斯地块早白垩世末广泛发育岩浆活动,其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学成因对理解区内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佳木斯地块西部和中部的两处双峰式复合岩墙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进展.锆石εHf(t)=8.77-15.54,表明辉绿岩既有软流圈地幔也有岩石圈地幔来源。LILE和LREE富集、HFSE亏损,偏高的(87Sr/86Sr)i;表明源区受到俯冲洋壳中的受海水蚀变的玄武岩或受俯冲作用卷入到地幔深部的陆源沉积物的影响。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桦南和佳木斯两处复合岩墙形成两类组合,一类为岩石圈地幔来源玄武岩和S型花岗岩组合,另一类是软流圈、岩石圈地幔来源玄武岩和铁质(A型)花岗岩组合,两种组合的差异可能与地壳的组成、地壳减薄程度及玄武质岩浆侵入位置不同有关。综上所述,佳木斯地块在100Ma发生了软流圈上涌、玄武质岩浆底侵、岩石圈地幔和地壳的部分熔融、地壳减薄、以及东西方向强烈的构造伸展。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这一事件与古太平洋板块在早白垩世末俯冲后撤有关。

岩石学 双峰式复合岩墙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地质构造 东北佳木斯地块

孙明道 陈汉林 Simon A.Wilde 徐义刚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系,杭州 310027;Department of Applied Geology,Curtin Un 浙江大学 地球科学系,杭州 310027 Department of Applied Geology,Curtin University,Western Australia,6845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广州

中文

331-333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