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及大规模成矿的成因探讨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地质响应:界于中国南北向构造带以东的中国东部在中新生代时期的构造体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标志是产生一系列不同于以前的地质事件及相应的地质-构造产物,本文根据对秦岭造山带及西部盆-山转换研究所提出的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控制下的多层扭动涡旋甩出说-核-慢-壳”台风”(或”风暴”)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来重新认识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和成矿作用大爆发的成因机制。中国东部乃至整个中国、亚洲大陆在中新生代时期构造体制转换及地质响应是与联合大陆的裂解、”飘移”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也与地球物质演化的核燃烧阶段相匹配,只有地球在整体上完成以Si燃烧和(或))Fe的平衡燃烧时,地球才会真正”安定”或”稳定”下来。因此中国东部的地质-构造特征、成矿特征、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灾害以及亚洲大陆的发展演化并非地幔对流、拆沉和地幔柱(羽)所形成,而是受涡旋-甩出构造系及其所产生的核燃烧、核爆炸的控制,特别是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涡旋-甩出-热核反应构造系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东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东部应当从更大的范围加以研究。
地质学 中新生代 构造体制 成矿作用 中国东部
杨志华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68-370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