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辽东地区卧龙泉和双岔斑状花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最大且年龄最老的克拉通,其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前寒武纪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孔慈岩带被认为是在~1.92Ga由阴山陆块和鄂尔多斯陆块的碰撞而形成,而胶-辽-吉带的形成和演化一直备受争议。辽吉地区古元古代广泛发育着的条痕状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成为研究胶-辽-吉带的重要线索之一。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卧龙泉斑状花岗岩体和双岔斑状花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该构造带的认识提供新的依据。研究表明,辽东地区古元古代卧龙泉巨斑状花岗岩体和双岔巨斑状花岗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其形成时代为1890Ma左右,是造山作用过程中应力由挤压开始向伸展转化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胶-辽-吉活动带在约1890Ma时由挤压造山开始向伸展环境转换,到1870Ma左右,造山作用结束。

岩石学 花岗岩体 结构表征 地质构造

杨明春 陈斌 鄢雪龙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国内会议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广州

中文

658-659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