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秦岭早古生代多期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地质分界线,其形成记录了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多阶段聚合过程.北秦岭地区保存有更为完整的早古生代增生造山过程记录,发育有多期的高级变质作用.本文通过对北秦岭造山带不同地区样品系统的锆石CL图像、U-Pb定年、微量元素、Hf-O同位素以及矿物包裹体分析发现,秦岭群记录有至少两期早古生代变质作用。分别从宏观年代学角度系统论证了北秦岭造山带于早古生代经历了两期独立的构造事件。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具有陆壳岩石的属性,因此寒武纪晚期的变质作用可能指示了北秦岭微陆块俯冲于二郎坪洋内弧之下的弧-陆碰撞事件,而志留纪中压麻粒岩具有逆时针的P-T-t演化轨迹,并与北秦岭大规模的花岗岩浆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以及基性岩脉的产出同期,共同揭示了商丹洋的向北俯冲过程。

地质学 早古生代 岩石变质作用 大地构造

王浩 吴元保 刘倩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河北省地质调查院,石家庄 050081

国内会议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广州

中文

754-755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