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主要煤产区汞同位素组成特征

中科院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课题组率先在国内建立了高精度测定汞同位素组成的方法。运用该方法,本研究系统测定了中国主要煤产区代表性煤样的汞含量及汞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1)中国煤炭汞含量变化差异很大,汞含量变化从0.05~0.78μg g-1,几何平均值为0.26±0.16μg g-1;(2)中国煤炭汞同位素δ2O2Hg变化达~2.3‰,△199Hg变化可达~0.8‰。中国的煤矿汞同位素组成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南北方煤中汞同位素组成的差异。煤中汞同位素的差异可能反映煤中汞的来源、成煤作用、成煤环境的重要信息。煤中汞同位素MIF可以提供占成煤地理的重要信息;(3)结合汞同位素“MDF-MIF”二维体系,中国煤矿汞同位素组成(δ2O2Hg=-1.06±0.60‰;△199Hg=-0.05±0.17‰,2σ,n=77)与美国(δ2O2Hg=-1.64±0.52‰;△199Hg =-0.08±0.10‰,2σ,n=55)、俄罗斯-哈萨克斯坦(δ202Hg=-0.89±0.59;△201Hg=-0.33±0.23,2σ,n=16)存在差异。以上差异表明,中国的煤矿具有独特的汞同位素“指纹效应”,这使得有效示踪中国燃煤释汞排放成为可能,从而为以后中国汞的环境外交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床 汞同位素 化学组成 含量测定 指纹效应

尹润生 冯新斌 郑宝山 朱建明 郑娜 李仲根 俞奔 杜布云 李向东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012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ng Hom,Kowl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天津

中文

29-29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