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印支期碱性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个多期叠加的多旋回造山带,前人根据野外基础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研究将东昆仑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划分为三个阶段:俯冲造山阶段、碰撞-后碰撞造山阶段及后造山阶段.其中早期俯冲造山和中期碰撞-后碰撞造山阶段形成的花岗岩分布范围广泛,前人对这两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成岩机制等方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木次研究确定了该钾长花岗岩(210.0±0.6Ma)为典型的碱性花岗岩,岩体具有高硅、高钾、准铝、钙碱性特点,富Nb、Zr、Rb、Th、U,贫Ba、Sr、P、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高,富集轻稀土,强负Eu异常(δEu=0.09~0.26),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进一步判别显示其属于后造山A型花岗岩类,产于碰撞后或造山期后的张性构造环境,代表了后碰撞或后造山环境。综合研究认为,于沟子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末后造山板内伸展阶段,该碱性花岗岩的确定,标志着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在晚三叠世末(约210Ma)碰撞造山作用基木结束,已进入后造山陆内伸展阶段。

碱性花岗岩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成岩机制

钱兵 高永宝 李侃 张照伟 张江伟 王亚磊 郭周平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4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天津

中文

78-78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