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镇巴两河口剖面灯影组的碳同位素记录
自Lambert等(1987)首次对中国扬子地台埃迪卡拉系海相碳酸盐岩进行碳同位素测定以来,许多研究者相继开展了更加细致的碳、氧同位素,甚至硫同位素的研究.然而,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扬子地台的东南缘.关于扬子地台西北缘埃迪卡拉系,特别是灯影组的研究则更多的倾向于古生物方面.陕西南部镇巴县的两河口地区因出露较完整的新元古界埃迪卡拉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地层,为研究扬子地台西北缘灯影组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变化提供了便利.研究表明,无论扬子地台的东南缘还是北缘,灯影组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基本表现为较高的正值,变化幅度也比陡山沱组小,反映那一时期的古海洋具有高的初级生产力,有机碳埋藏速率也比较稳定,碳同位素总体下降的趋势可能反映埃迪卡拉纪末期深海逐渐氧化趋势。与宁强的高家山剖面和峡东的九龙湾-石牌剖面对比,研究的两河口剖面在灯影时期沉积的碳酸盐岩的δ13C值整体偏低,可能与两河口地区水体更浅有关。相对较深的水体而言,浅水中的有机质向深海输送时能更多的被再氧化,降低了其沉积的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海相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陈雅丽 储雪蕾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18-118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