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沙海域碳酸盐岩稳定同位素组成与类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
样品取自南海东沙海域九龙甲烷礁东北部碳酸盐岩区,依据无机稳定碳、氧同组成可分为A和B两组.A组样品δ13C值<-50‰PDB,具有较重的氧同位素值,δ18O值介于3.4~4.8‰PDB之间,与九龙甲烷礁的碳酸盐岩具有类似.B组样品δ13C值>-37.7‰PDB,氧同位素值变化范围较大,δ18O值介于0.3~3.6‰PDB之间.两组样品均检测出代表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的生物标志化合物,δ13C值显著负偏的PMI(五甲基番茄红烷),但类脂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别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组成,差别明显.A组样品以代表古菌来源的类异戊二烯型GDGT为主,具有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双植烷的分布特征,代表细菌或陆源有机质的支链GDGT含量<2%.B组样品类异戊二烯型GDGT含量<70%,具有无环>四环>双环>单环>三环双植烷的分布特征,支链GDGT含量超过30%. 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类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表明两组碳酸盐岩同为甲烷驭动成因,但2组样品的有机质来源有所差异,A组样品中AOM占菌所占的比例高于B组;B组样品中的部分碳源来自海水。
地球化学 碳酸盐岩 稳定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分布特征
于晓果 雷吉江 杨克红 方银霞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12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40-140
2013-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