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黑龙江省钾质火山岩带火山锥形态、排列与成因模式

本文在野外调基础上统计出中更新世以来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和火山口的位置,每个火山区通过直线拟合的方法,得出火山口排列的最佳拟合直线,以推测火山岩覆盖下的岩浆通道断裂的位置。另外统计火山锥缺口朝向和椭圆形火山锥火口走向,提取形态学参数,用于评价上述推测断裂的可信度。结果表明,钾质火山岩带上的5个火山区呈南一北(357°)方向有规律地近线性排列,延伸209km,但各个火山区间并不连续,火山区之间相距约50km;在这些火山区中五大连池地区和科洛地区火山最多,科洛火山锥排列方向为58°,而五大连池火山锥排列为三条近于平行的直线,火山锥排列方向为41°。锥体的形态学参数总体上也支持所推测的隐伏断裂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钾质火山岩带新的成因模式。

钾质火山岩带 形态分布 线形排列 成因模式

赵勇伟 樊祺诚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全国第七次火山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105-106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