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棉田残膜量测定试验分析

农膜的原料为人工合成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进行光降解,也不易被细菌和酶等进行生物降解,根据天津市土壤情况,残膜可在土壤中存留100年左右,但目前尚无成熟的土地残膜降解技术,大量的地膜又残留在土壤中,造成严重白色污染.据本次残膜数据调查,农民把回收来的残膜直接丢弃到田间水渠,又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实验结果表明,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注重地膜的回收工作;二是地膜强度不高、易碎、难回收等。目前地膜残留的危害在中国已初步显露出来,然而其潜在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本次试验所测农田土壤中的残膜碎片每亩有近万块,如果残膜的回收问题不加以解决,几年之后,又多又细的残膜碎片几乎不可能回收了,这必然对农田土壤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提出要建立地膜回收加工厂,研制更好的地膜回收机械,抓紧研制新型地膜,在农艺上防治和减少地膜残留,大力宣传地膜回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制订地膜回收的行政规章制度。

棉田生产 土地残膜 含量测定 污染治理

刘超 张雨辰 孙威哲 赵强

天津市农机研究所 天津市农机推广站 天津农机技术服务中心 天津市农机试验鉴定站

国内会议

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58-59

201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