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琦教授从土、金、水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五脏中肺、脾、肾三脏与中医五行中土、金、水相对应,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土生金,金生水,土、金、水在体内水液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卫失宣,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则发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作用。外感水湿,水湿内侵,脾阳受困,或虚损劳倦等损伤脾气,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滋肌肤则为水肿。肾主水,为封藏之本。水液的输布有赖于肾阳的蒸化,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伤于肾,肾蒸化失司.开阖失利.水湿泛滥而为水肿。 水湿为病与土、金、水密切相关,肺失通调水道,脾失运化水湿,肾失蒸腾水液,膀胱气化失司,三焦决读失职,导致水湿停聚泛溢肌肤而为水肿。根据相生理论,脾虚痰湿内生,运化受阻,母病及子,更加重肺虚不能正常发挥宣发与肃降功能,不能正常通行水道,最终传至肾,加重肾虚不能蒸腾水液。诚如《景岳全书·肺胀》指出:“谓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能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受纳与健运失常,则食少纳呆;痰湿内盛,则大便溏薄;脾主四肢,脾胃气虚不能化生气血濡养四肢,则见四肢乏力;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则见面色萎黄;脾为肺之母,母病及子,则见气短,语声低微。肾主藏精,精之处也,为封藏之本。肺主气属卫,固表,紧腆理。脾主运化,升清阳。饮食不节,体倦劳伤等导致肺气不固,肾失封藏,脾失健运,中气下陷,水谷精微物质下泄而蛋白尿。肾气不足,不能正常濡养腰膝,则见腰膝酸软;肾虚则见性欲低下。清·沈明宗《金匾要略编注》也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虚血失统摄外溢则见血尿。
慢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 中医五行理论 辨证论治 李琦
沈良能
云南中医学院
国内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147-149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