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程晓霞治疗痛风的经验

程师将痛风临床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但湿浊、痰、瘀之邪贯穿疾病始终,既为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湿浊瘀滞内阻才是病因,建议痛风病名改为浊瘀痹,治疗上也将泻浊化痰祛湿作为通治法则,亦可为一佐证。发作期分为阴阳两证,阳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局部皮温高,皮色发红,热势明显,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数。阴证局部关节皮色不变或浅红,关节微热,常需两边关节对照后才可感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往往见于慢性肾衰终末期继发痛风或素体阳虚者。缓解期病机以本虚(脾肾)虚为主,但标实(湿瘀浊)常伴随于始终。痛风多系沉病顽疾,临床疗效欠佳。清安徽名医汪昂于《木草备要》中首倡治痛风六法,即所谓:“大法宜顺气、清痰、搜风、散湿、养血、去瘀为要”。简单的说,就是祛湿行瘀,化痰泻浊。除此之外,尚需补气养血,标本兼治。

痛风 发病机制 辨证论治 中药治疗

李秋芬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190-191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