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100例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在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38%),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6%),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接近(15%),肝肾阴虚证最少(7%).邪实证型以湿热证患者出现频率最多,湿浊证及血瘀证次之,水气证和风动证较少.在中医各虚证证候与肾功能衰竭各期的关系统计中,脾肾气虚证主要见于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在尿毒症期降低(P<0.05);脾肾阳虚证中尿毒症期为最多,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均较少(P<0.05);气阴两虚证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散在见于肾功能衰竭各期中,无明显差异;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所占比例较大,(P<0.05).在中医正虚与邪实兼夹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证在脾肾亏虚证中出现最多,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中出现最多,水气证在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多,在肝肾阴虚证出现最少,血瘀证主要在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证出现最多,风动证在各虚证中较少见,缺乏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衰竭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为今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慢性肾衰竭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余艳林 黄雪霞 王琳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 南宁 530023
国内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346-348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