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太阴少阴俱病案体会

慢性肾炎临床多以血尿、蛋白尿、水肿为临床表现,即全身性水肿,严重者胸腹水,大量蛋白尿及血尿,24小时蛋白尿定量多超过3.5g,血脂偏高。本例患者属太阴少阴俱病的典型病例,张振忠主任医师认为因肾为水脏,主司二阴开合及下焦气化。脾主运化以行水湿,脾气不足,运迟滞,水湿不行,留滞于内。肾之阴精匾乏,无以行气化,则水无所主,亦无所制,不循常道,内停外溢,故见小便不利及水肿。肾精不足,脑失所养,则见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失滋,腰府失充,则见腰膝疲软或腰痛。阴虚水亏,不能制火,虚火妄动,则见五心烦热,虚火上炎,则见咽干、咽痛,颜面烘热等。脾虚失运,精微不布,气血不足,水湿内停,故见困倦乏力,腹胀纳差,水湿困脾,清气不升,则见大便稀溏等。舌脉均为气阴两虚,水瘀互阻之征。张振忠主任医师选用党参、苍术、茯苓、生黄芪、山芋肉、菟丝子、鹿衔草、丹参、三七、血余炭、苡米仁、川牛膝、金樱子、芡实、生熟地、蒲黄炭、水蛭、娱蚁等药物,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治疗,使水肿基本消退,余症状皆缓解,各项指标均好转后,再行基本大法。

慢性肾炎 太阴少阴俱病 辨证论治 中药治疗

刘宁州 蔡霞 张振忠

北京市石景山中医医院 北京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4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541-542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