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健脾益气清利化瘀浊方药内外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对2012年至2013年3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患者均联合使用西医基础治疗,包括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感染控制,降血压、血糖,改善肾性骨病,纠正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同时内服健脾益气清利化瘀方,即生黄芪30g、党参30g、金雀根30,鬼箭羽30、连翘18g、鱼腥草3兔、白花蛇舌草30g、茯苓30g、粉川芎12g、益母草30g、粉丹皮12g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随证加减:如常感冒可加防风9g;若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可加半夏9g、陈皮6g、竹茹9g、生姜3片等;若水肿、少尿,可加猪苓15g、防己12g、桂枝9g等;若皮肤瘙痒,可加苦参9g、防风6g、蝉衣6g、地肤子15g等。住院患者结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方药组成为生大黄10-30g(后下),六月雪30g,川芍10g,牡蛎30g(先煎),龙骨30g。上药浓煎后滤出药渣,药液约200ml,冷却至38℃给予高位灌肠,使药液保持在肠内30-60 min,每天1次。门诊患者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红花、大黄、冰片组方研成药粉醋调,敷贴于涌泉穴,每晚一次。或配合中药沐足治疗,药用:内服中药渣加紫苏30g再水煎1000毫升,水温40度左右,每天1次。治疗3个月,每周复诊1次以上。

慢性肾衰 健脾益气清利化瘀浊方 内外合治法 临床观察 疗效评价

刘睿 周庆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603-604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