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辩证举隅
水气病自古有之,《内经》有云”诸有水气者,微肿必先见于目下”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述其详尽.水气为水饮寒冷之气.包括水湿,水饮,痰饮,水肿,水臌,寒气等内容.与现代医学心血管,肾病,肝病,内分泌,神经,呼吸,消化以及五官科的疾病相关.数月前曾收治老年女性患者一位,以“全身浮肿伴咳喘反复发作半年”为主诉入院。患者自诉:胸闷心慌咳嗽,动则喘甚,不能平卧,腹胀尿少。畏寒肢冷;正如《金匮要略》所言:“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查体亦可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之症,舌质淡暗、体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数无力。辩证属心肾阳虚,寒湿泛滋。太阳寒水,无阳气蒸腾气化,滋于皮肤为水肿;心阳虚弱,镇慑无力,上逆而成水气凌心;阳虚无以化水行血故成血水淤阻之象。是以真武汤医温心肾之阳,壮火散水化支饮,方用真武汤和抵挡汤化裁,温阳化饮活血通络:熟附子10g,生姜15g,先煎,云苓、白术、车前子各30g,川牛膝24g,葶苈子、猪苓各20g,赤白芍、枳壳各15g,内金、桃红各10g,穿山甲、生水蛭各6g,沉香粉1.5g。配合其他对症治疗20余天,患者水肿心慌消失,夜间可平卧位休息。
水气病 病理机制 中医辩证 中药治疗
曹雯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肾病科
国内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675-675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