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调理脾胃法在老年慢性肾衰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逐步迈入老年社会,老年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老年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中除了常规的补肾活血化瘀泄浊之外,程师尤重脾胃的调理.程师在临床临证中,在辨病辨证基础上,尤重健运脾胃。慢性肾衰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症状,在代偿期可以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时出现轻度贫血、食欲减退,倦怠等症状,尿毒症时可有明显的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水肿、少尿等中毒症状;从临床来看:比较多出现的症状有倦怠乏力,纳呆,口干,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恶心,夜尿多,以脾胃证候居多,体征有下肢水肿,面色萎黄,以水湿失于通调为主,与脾肾关系大,与多项慢性肾衰中医证候调查得出的结论一致,为临床上中医从脾胃论治慢性肾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老年慢性肾衰竭病人胃纳本就不佳,若一味攻下泄浊,补益肾气,反致病人水谷不入,药食难进,变证丛生。反之,若脾胃健运,气机升降调畅,才能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使清气升、浊气降,恢复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有毒物质的排泄。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程师善用参、苓、白术、米仁、扁豆衣健脾益气,焦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焦香开胃,蒲公英清胃府之瘀热.川药平和,轻清灵动,既避免大辛大热伤津耗液,亦避免大苦大寒伤脾败胃,顾护胃气为要。遣方立法灵活,用药配伍精妙,重视气、血、阴、阳之间的关系,补中有通,补泻结合,补而不滞。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可以通过调理脾胃使得人体正气充足,气血生化有源,故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

慢性肾衰 中药治疗 调理脾胃法 临床应用 老年患者

李秋芬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肾病分会学术交流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719-720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