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清降浊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通过慢性肾衰研究发现,慢性肾衰根据中医升降理论,其发病的一个主要机理就是升降失常。慢性肾衰的水、钠潴留、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是清阳不升,浊阴不能出下窍所致。但慢性肾衰病位广泛,病性是本虚标实,病证以脾肾两虚多见。浊阴不能出下窍的原因是因为虚,尤其是脾肾两虚而导致的清阳不升,浊阴不能出下窍。因此,虚是造成慢性肾衰升降失常的原因,清阳不升,浊阴不能出下窍是升降失常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虚是关键。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肾衰的虚主要是脾肾两虚,因此如何处理益气健脾补肾与升清降浊对提高临床疗效很重要。 认为治疗慢性肾衰,应根据脏腑相关理论,引入中医学升降理念,顺应五脏六腑生理特性,运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以纠正脏腑失常之病理,因势利导,使清阳升而浊阴降,以达到升降有序恢复脏腑功能。从研究慢性肾衰中医升降理论及应用着手,有望提高慢性肾衰治疗水平。
慢性肾衰 中医药治疗 升清降浊法 疗效评价
童安荣 童楠
宁夏中医研究院 750021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国内会议
河南开封
中文
732-733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