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绿豆皮和绿豆仁的化学差异性比较
目的:采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研究绿豆与绿豆皮的化学组成差异。方法:收集绿豆样本14批,利用1H NMR方法检测样本中所有含氢信号的物质,获得其代谢轮廓,并采用2D NMR图谱分析以及结合标准品对照的方法进行结构指认。为准确揭示二者的化学组成差异,首先采用SIMCA-P13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反映数据的原始状态和自然分布情况,随后通过无监督的偏二乘判别分析(PLS-DA)鉴别绿豆与绿豆皮,并结合S-plot&VIP-plot寻找二者分类的特征代谢物。此外,进一步通过微阵列分析(SAM)及t(t-test)检验确定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结果:结果显示绿豆皮和绿豆仁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绿豆仁中蔗糖、棉籽糖、胆碱、甜菜碱、胡芦巴碱、柠檬酸、醋酸、丙酮酸及苯丙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撷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酞胺等氨基酸含量较高,而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如牡荆普、异牡荆昔和苏氨酸、p一葡萄糖含量较高,即绿豆仁富含氨基酸等营成分,而绿豆皮主要富含抗氧化等活性成分。结论:本研究为绿豆皮及绿豆的功效差异提供了化学依据,同时说明核磁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药用植物化学分析和差异比较方法。
中药化学 绿豆皮 绿豆仁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技术 化学差异
李爱平 李震宇 韩晓静
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71-73
2013-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