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海省牦牛隐孢子虫感染调查及虫种鉴定

为摸清青海省牦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的虫种和基因型,本文采用显微镜镜检和套式PCR方法,对来自青海省6个县的586份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对55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进行了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扩增,采用60kDa糖蛋白基因对微小隐孢子虫进行了亚型鉴定.结果显示,共在142份样品中检测出了隐孢子虫,阳性率为24.2%.在55份阳性样品中,牛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共有31份感染,感染率为56.4%;其次为微小隐孢子虫和芮氏隐孢子虫,分别有16份和5份感染,感染率分别为29.1%和9.0%;另有2份为微小隐孢子虫和牛隐孢子虫的混合感染、1份为芮氏隐孢子虫和牛隐孢子虫的混合感染.上述三个虫种在各种年龄牦牛中均有出现.在感染季节上,春季感染率最高,达28.4%,其次是夏季和冬季,感染率分别为20.9%和17.5%.亚型鉴定结果显示,共存在ⅡaA15G2R1(n=8)、ⅡaA16G2R1(n=2)、ⅡaA14G1R1(n=l)、ⅡaA14G2R1(n=l)和ⅡaA16G3R1(n=1)5种微小隐孢子虫亚型,分别有8、2、1、1、和1个,所有这些亚型均为人兽共患亚型,对人类有潜在的致病作用。

牦牛 隐孢子虫 感染分析 虫种鉴定

米荣升 王晓娟 李春华 黄燕 周鹏 李正锋 雷萌桐 蔡进忠 陈兆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

国内会议

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39-48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