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北太平洋7月海雾频率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趋势

本文利用ICOADS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 31年(1979-2009)能见度数据,统计出西北太平洋海雾发生频率,并评估1000bPa液态水含量对描述西北太平洋海雾发生的可行性.采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西北太平洋七月份海雾发生的影响因素,证明大气环流形势的异常是导致海雾多寡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包含两方面:一是副热带地区,500hPa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与海雾频率显著负相关,低层北太平洋高压影响西北太平洋向北的水汽和热量输送;二是雾区(40~50°N,140~180°E)上空槽脊位置,当高压脊处于雾区时,海雾异常多;反之,低压槽处于雾区时,海雾异常少.雾区低空物理要素直接或间接受到环流形势的影响,进而影响海雾发生频率.通过海雾和晴空个例的对比分析,验证海雾形成过程主要是气团受环流形势影响,由副热带向北输送,经过黑潮延伸体有保湿和保温作用,之后迅速降温使大气饱和成雾.最后根据环流形势与海雾频率变化的关系,利用CMIP5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4.5)数据,发现未来海雾频率呈现减少的趋势.

海洋气候 海雾频率 环流形式 年际变化

陈阳 张苏平 龙景超

物理海洋实验室,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266100

国内会议

2013年环北部湾高校研究生海洋论坛

广东湛江

中文

426-436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